人人應具備防災觀念
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高溫多雨,平均溫度為攝氏20度,平均降雨量為2500公釐,山區則高達3000~5000公釐。降雨多集中在6~8月,此時亦為颱風季常帶來暴雨,基隆河上游山區即曾有高達7500~8500公釐的雨量記錄。根據中央氣象局統計,101年來計有350次颱風上千次豪雨侵襲台灣,平均每年發生3.5次颱風與多次豪雨。
雖然政府持續進行各項防洪建設及河川整治,但是大雨卻仍然經常帶來災情,因此建立民眾「防災、救災、避災人人有責」的理念和應變能力極為重要。尤其此次納莉颱風橫掃北部,台北市幾乎全部淹水,連一些數十年來未曾淹水的地方也無法倖免,災情甚至比易淹水地區更嚴重。所以台北市政府特別舉辦此一活動,即是希望建立全民防災救災和避災的共識。
大樓淹水時應如何對應?
一、防洪觀念
- 生命共同體:淹水、停電、復電等都是共同的問題
- 預防重於搶救:事前的防患要比災後處理來得輕鬆簡單,整體性的防洪策略政府已積極處理中,如預警系統、抽水站改善保養、基隆河整治、建築、消防法規的配合修訂等等,而一般市民對自家、大樓也應有防淹水的對策,平時作好緊急防洪之準備。尤其台北市大樓林立,如果發生淹水狀況,造成的損失與生活不便更為嚴重,因此本次特別針對大樓淹水防災,進行各項預防與災後復原講習。
二、災前預防工作
(一)公用設備方面:
- 發電機定期保養、定期啟動測試
- 發電機儲油槽油料之補充
- 污水幫浦維持正常功能,保持排水暢通
- 排氣機維持正常功能
- 緊急照明燈維持正常功能
- 廣播系統維持正常
- 擋水閘門維持正常功能
- 易淹水部份的電源回路與一般電源分開且加以標示,並加裝漏電斷路開關
(二)防災所需工具材料之準備
- 照明設備,如手電筒
- 通訊設備,如無線收音機、無線電話
- 電池
- 備用砂包(消防砂)、防水膠帶等
- 其他:備用抽水機等
(三)公共事務方面:
- 成立防災小組分配任務
- 依據過去的實際淹水經驗推測檢討淹水進水處,預先疏導與防漏
- 將可移動機具設備搬置高處,諸如汽車、傢俱、電器等
- 發動各住戶儲水備用
- 屋頂儲水池儘量儲水
- 注意安全:為了確保人身安全,未確認斷電(無電)前,切勿碰觸可能之帶電體,例如掉落的電線,穿著並保持乾燥(如鞋、衣等)與電線絕緣(不導電),以免感電之危險。
- 緊急支援搶修連絡電話清單之準備(諸如:發電機、電梯、抽水機、電氣維修保養單位或廠商緊急電話,電力公司、環保局、里辦公室、管區警察局等服務電話)
- 地下筏基內如有污廢水儘量抽乾
- 先將地下室易淹水設備一般電源回路切離關掉以策安全
(四)防洪設施方面:
- 配電室遷移至高處樓層
- 配電盤應置於高處
災況現場對應與災後復原工作
由於大樓之變電設備皆設於地下樓層,當水災時,為維護電氣設備及人員之安全,台電將自行切斷電源,住戶要如何在安全且最短時間內自行修復並復電,即為本此次研習會之目的。
一、災況現場對應
(一)發現積水時要如何對應?
- 起動抽水設備抽出積水以防止災情擴大
- 電洽養工處雨水下水道工程科,查報電話:
- 上班時間:2720-2610、2720-2691、2725-8212~3
- 下班及防汛期例假日:2725-8206值日室
- 暴雨來襲時:2720-8200~7防颱中心
- 勿進入地下室以免觸電
- 通知住戶準備疏散
- 若淹水嚴重受困立即向外求援
(二)電力中斷時應如何對應?
- 啟用備援電力系統
- 打開收音機接收最新災況
- 查看是否有住戶受困於電梯
- 關閉非必要之電源以延長備援電力時間
(三)房屋遭受外力影響受損時如何對應?
- 立即疏散至其他安全地點
- 封閉現場避免因其他不知情者誤入發生危險
二、災後復原工作
(一)如何清除積水與污泥?
- 使用抽水馬達抽除積水,若處斷電狀況尚須準備發電機
- 使用高壓清洗機以強力水柱沖刷污泥
(二)淹水區域如何復原?
- 木製品部份:
- 清除淤泥並將水份拭乾
- 以自然風乾方式讓水份完成蒸發
- 將表面重新塗上一層透明漆
- 金屬製品部份:
- 將表面水份拭乾並清潔乾淨
- 使用防鏽劑清除鏽斑
- 除鏽完成之後等待3~5分鐘用乾柔布擦亮即可
- 壁面部份:
- 以鋼刷刮除剝落之壁面
- 進行補土
- 將漂白水與清水以1:4的比例調和清洗壁面
- 以自然方式風乾壁面約5~7天
- 重新塗上防霉漆、底漆、水泥漆等
- 消毒:地板應用具消毒殺菌效果之清潔劑徹底清洗以避免蚊蟲茲生
(三)如何準備復水?
- 先將積水抽乾
- 抽乾後將儲水池清洗乾淨
- 請專業人員檢修水池之抽水馬達確認正常
- 通知自來水公司送水
- 啟動水池之抽水馬達將水抽至儲水池
PARTⅡ【防災DIY】
砂包堆放或簡易擋水牆製作
一、堆疊方式:
- 人字形:上下排分別以左右走向交叉向上堆疊
- 磚牆形:上下排以1/3重疊方式向上堆疊
二、堆疊高度:應達以往曾淹水高度之1.5至2倍為佳
三、須堆疊砂包之地方:
- 進出大樓之通道口
- 地下停車場之出入口
- 地下室之氣窗
四、砂包堆疊注意事項:
- 砂包材質以棄土裝填較佳
- 最內側地上應先鋪一層防水布後,再往上堆疊,避免積水滲漏
- 兩根樑柱之間應先以木板撐立,再於前方堆疊砂包,以增加穩定度
- 砂包使用完畢若不須保存,可通知原領用單位回收,勿任意棄置
復電步驟及處理流程
一、低壓用戶
低壓用戶表示向台電申請1∮3W110-220V,或3∮3W220v或3∮4W220-380V之用戶,其淹水復電處理流程如下圖所示
二、高壓用戶
高壓用戶表示向台電申請11.4KV或22.8KV之用戶,因係高壓,故在復電時必須注意安全,以免觸電。其淹水復電處理流程如下圖所示
救災機具使用操作
一、抽水馬達
(一)種類(用途):
- 送(揚)水馬達
- 抽污(廢)水馬達
(二)型式:陸上型、沉水型
(三)規格:
- 單相(1A),電壓(110V/220V)
馬力(HP):?、?、1、2 、3
- 三相(3A),電壓(220V/380V/440V)
馬力(HP):?、?、1、2、3、5、7.5、10、15、20、25
(四)操作方式:
- 自動控制:由液面(水位)控制器依水位高低自動起、停。
- 人工操作:可視情況、強迫起動。
二、引擎式抽水機
(一)一般操作注意事項:
- 絕對禁止於引擎運轉時補充燃料油
- 操作時機體須遠離任何易燃物
- 操作時機體與建築物或其他設備須保持1公尺以上之距離
- 抽水時機體須置放於平坦之處,以避免燃料油外溢引發危險
- 引擎式抽水機絕對不可用於室內或隧道內,如無法避免使用於上述場地時,須有良好之通(抽)風設備,以免造成工安事件
- 引擎運轉中及剛停止時,萬勿碰觸引擎機體及排氣管(蓋)部份,以免燙傷
- 操作者要熟練快速停止抽水機運轉之作業方式,亦須明瞭其各部份之操控功能,禁止未接受適當教導之人員操作機具,以免發生危險
- 操作人員須配戴安全帽,穿著安全鞋(防滑型)及適當之衣物操作之
- 禁止在酒醉或不清醒之狀況下操作機具
- 操作中禁止孩童及寵物靠近機具
- 機具運轉時,操作及其他人員禁止靠近轉動部份
(二)保養時程:
- 作任何維修保養時須將引擎停止,如必須於運轉中測試調校,須確認維修場所之空氣流通,以免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 抽水幫浦使用過後須立即擦拭乾淨,以免造成腐蝕或產生沉澱物
- 更換零件建議使用原廠零件,以免造成機具損害
- 保養時程表:
正常修護保養時程項目 |
每日檢查 |
第1個月20小時 |
每3個月100小時 |
每6個月500小時 |
每年1000小時 |
1. 檢查和補充燃油 |
○ |
|
|
|
|
2. 洩放燃油(燃油箱) |
|
○ |
|
|
|
3. 檢查和補充潤滑油 |
○ |
|
|
|
|
4. 檢查漏油 |
○ |
|
|
|
|
5. 檢查和鎖緊引擎鬆動部份 |
○ |
|
|
● |
|
6. 更換機油 |
|
○ |
○ |
|
|
7. 清洗機油濾清器 |
|
|
|
△ |
|
8. 更換空氣濾清器 |
經常使用或惡劣工作場所 |
○ |
|
9. 清洗燃油濾清器 |
|
|
|
○ |
|
10. 清潔防止火花器 |
|
|
○ |
|
● |
11. 檢查燃油噴射幫浦 |
|
|
|
● |
|
12. 檢查燃油噴嘴 |
|
|
|
● |
|
13. 檢查燃油管路 |
|
|
|
● |
|
14. 調整進、排氣門間隙 |
|
● |
|
▲ |
|
15. 研磨進、排氣門座 |
|
|
|
|
● |
16. 更換活塞環 |
|
|
|
|
● |
17. 檢查電瓶水 |
|
|
|
○ |
|
18. 清潔抽水幫浦及檢查渦輪葉片、閥 |
|
|
|
● |
|
註:○表更換、●表檢修更換須特殊工具、△表視需要更換、▲表視需要更換且用特殊工具
三、發電機
(一)發電機組分類
- 使用狀態分類
- 緊急備用型(STANDBY DUTY)
- 連續使用型(PRIME DUTY)
- 供長時間連續使用
- 允許每12小時運轉中具有1小時之超載10%輸出容量
- 引擎燃料分類
- 引擎轉速分類
- 高轉速-1800RPM以上
- 中轉速-1200RPM
- 低轉速-900RPM以下
- 輸出電壓分類
- 低壓機組-208/120~480/277V
- 高壓機組-3.3KV,4.16KV,11.4KV以上
- 防音程度分類
- 開放型機組-機組+消音器(工業級或住宅級)
- 防音型機組-機組+消音器+防音箱(標準型)
- 靜音型機組-機組+消音器+防音箱(靜音型)
(二)柴油引擎發電機組之基本結構
- 引擎系統
- 發電機系統
- 冷卻系統
- 控制保護系統
- 機組底架及防震裝置
(三)機組使用前後注意事項及操作步驟
- 啟動前之準備工作與檢查項目
- 檢查冷卻水箱之水位
- 檢查潤滑機油平面是否在"刻線"上
- 檢查燃料油箱柴油存量
- 檢查電瓶接頭是否緊密牢固
- 檢查電瓶液是否足夠並能蓄電
- 清理發電機組上及附近之雜物
- 開啟機房內通風窗口
- 關閉自動充電機
- 確定一切正常,並完成啟動前檢查後,再啟動引擎
- 啟動步驟及操作注意事項
- 將選擇開關置於手動位置,或配合ATS將選擇開關置於自動位。
- 若機組無法於10秒內啟動並達到額定轉速,應先行復歸(RESET)再嘗試啟動。
- 若機處連續依上述1、2兩項操作三次均告失敗,則應先檢查機組是否故障,並將故 障排除,等待啟動馬達冷卻,後再嘗試啟動。
- 當您成功的啟動機組之後,應檢查儀錶控制盤面之電壓錶,旋轉測壓開關檢視三相 額定電壓 值,是否為發電機銘牌所指示的伏特值;頻率錶是否指在額定值60HZ~61HZ。
- 檢查機油壓力錶所指示磅數是否正常,一般機組於額定轉速下運轉,機油壓力應在30PSI~80PSI之間;若機油壓力錶於30秒內,指針仍未顯示任何數值,則應停機檢查,並將故障排除。
- 檢查水溫錶所指示之溫度值是否正常,在一般機組運轉情況下,水錶應指示於華氏 140度~200度之間。
- 機組供電前,應確實檢查負載線路設備,直到一切確認安全無誤才可供電。
- 不可超載供電,以免發生危險。
- 若機組運轉中,突然自動停機,即表示該機已經發生故障,應查出故障原因,排除 故障後再行使用。
- 停車步驟及操作注意事項
- 先行卸載,並使引擎於無載下空車運轉10分鐘
- 將選擇開關置於"OFF"停車位置,機組將於30秒內趨於完全靜止
- 檢查有無漏水現象
- 檢查電力及安全系統有無損壞或異味
- 打開自動充電機,保持電瓶充電狀態
- 登記使用記錄及相關報表
- 發電機組操作程序說明
- 自動程序
- 將自動電源切換開關(ATS)置於自動(AUTO)位置
- 將選擇開關置於自動(AUTO)位置,充電及發電開關均置於"開"(ON)位置。
- 如上列程序均設定完成時,即進入自動控制程序。台電停電時本機組自動啟動、送電,復電時則自動切換回台電電源,且發電機於復原期過後自動停機。
- 手動程序
- ATS部份無須操作
- 將發電機選擇開關置於手動(MANUAL)位置
- 充電開關關閉(OFF)。(注意發電開關須置於ON位置)
- 按啟動按鈕啟動
- 按停車按鈕或將選擇開關置於中間停機位置,均可停機
- 充電機復歸(ON)
- 選擇開關置於自動(AUTO)程序,回復自動狀況
- 自動狀態各開關位置說明
- 充電開關:開(ON)
- 發電開關:開(ON)
- 選擇開關:自動(AUTO)
- 其餘不動
- 保養程序
- 發動前檢查項目:機油量、冷卻水量、電瓶水量、燃油量(注意不可吃空)
- 發動後檢查項目:同上
(四)簡易故障排除
故障狀況 |
可能原因 |
解決方法 |
機組無法啟動 |
1.保險絲燒毀 2.電瓶電力不足 3.柴油未進入油箱 |
1. 更換等安培數之保險絲 2. 更換電瓶 3. 檢查油箱是否沒有柴油,若柴油不足,應即加滿 |
引擎轉速不穩 |
1.燃料系統內有水 2.調速器失效 |
1. 檢查燃油箱底部是否有水,若油箱含過多水份及雜質,則應將全部燃油更新 2. 更換新品 |
引擎冷卻液溫度過高 |
1.冷卻液不足 2.冷卻水箱散熱通道被堵塞 3.水溫錶失效 |
1. 將水箱冷卻液加滿 2. 將散熱水箱附近的雜物清理乾淨 3. 更換新品 |
機組不發電 |
1.保險絲燒毀 2.自動電壓調整器(AVR)失效 3.測壓開關置於"OFF" 4.電壓錶失效 |
1. 更換新品 2. 更換新品 3. 將測壓開關切換至RS、ST、RT位置上,觀察三相電壓 4. 更換新品 |
發電電壓不足 |
1.自動電壓調整器(AVR)未調整好 2.電壓錶損壞 |
1.調整或檢修AVR 2.檢修或更換 |
發電電壓過高 |
1.自動電壓調整器(AVR)未調整好 2.電壓錶損壞 |
1.調整或檢修AVR 2.檢修或更換 |
發電電壓不穩 |
1.自動電壓調整器(AVR)未調整好 2.引擎轉速不穩 |
1.調整AVR 2.調整調速器 |
電源頻率不穩 |
1.頻率錶損壞 2.引擎轉速不穩 |
1.更換新品 2.調整調速器 |
(五)定期保養計劃表
項目 |
檢查內容 |
使用小時數
|
(初期)50 |
100 |
250 |
500 |
1000 |
2000 |
引擎機油 |
更換 |
● |
每100小時更換 |
機油濾清器 |
更換 |
|
|
● |
● |
● |
● |
柴油濾清器 |
更換 |
|
|
● |
● |
● |
● |
空氣濾清器 |
更換 |
|
|
● |
● |
● |
● |
冷卻傳動皮帶 |
調整,必要時更換 |
● |
● |
|
● |
|
|
冷卻水箱 |
清洗並加防銹水 |
|
● |
|
● |
|
● |
水幫浦 |
必要時整修 |
|
|
|
|
|
● |
鎖緊度 |
機體各部鎖緊度,必要時調整 |
|
● |
● |
● |
● |
● |
控制系統 |
必要時調查 |
|
● |
|
● |
|
● |
蓄電系統 |
必要時充電 |
● |
● |
● |
● |
● |
● |
發電機 |
清潔 |
|
● |
● |
● |
● |
● |
雷擊的防範之道
在美國每年平均的雷擊死亡人數比龍捲風所造成的死亡人數總和還多,台灣過去也有一日之內九人遭到雷擊的紀錄,所以大家應該注意雷電的防護。雷電發生時若有人在戶外,應遠離鐵籬笆、欄杆、火車軌道和水面,不可滯留在空曠地或大樹下,最好能迅速進入汽車內或室內(汽車或飛機有金屬殼的屏蔽作用,待在車內是相當安全)。必須特別注意的是,雷擊致命約有三分之一是發生在室內,因為閃電會經由電話線、電源線、網路纜線及金屬水管而進入屋內,所以在戶內也應該遠離這些導電體,並避免打電話、洗澡或上網路。同時閃電所造成的感應電流能摧毀精密電器用品,要避免這種財產損失,除了應加裝地線之外,可採用具有防護突波功能的電源裝置或延長線,,但千萬不要在雷雨大作時去拔插頭,至於較高的建築物(如大樓、鐵塔)則還應裝設避雷針。
雷擊的預防:
(1)人文方面:
下雷雨時,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樓,鐵塔、電桿、煙囪等,更不可站在空曠的高地上或大樹下,因為這些孤立而突出的目標物最易造成雷擊,也不要在打雷的時候,在河中游泳或在湖泊划船,因為水面上的人和船也是相當突出的物體,易成為放電的目標。此外,金屬和潮濕物體最容易導電,所以打雷時不可接近電線、自來水管、銅器、鐵器等易導電的東西,此外要避免穿汗水浸濕或雨水淋濕的衣服和靠近潮濕的牆壁。
(2)在建築物方面
在高大建築物上裝置避雷針,可免除雷擊,避雷針是一根金屬棒,尖端向上,下端用銅線和埋在地下的銅板相連;當雷雨雲接近地面時,地面受感應而產生的導電性,使電荷集中在避雷針的尖端,徐徐將電釋出,這樣就可避免劇烈放電所造成的危害。
(3)在森林風景區
許多人都怕被雷擊中,其實因雷擊而死亡的人很少,倒是雷擊引起的森林火災,常會造成很大的損失,例如民國六十二年四月七日由於雷擊阿里山香林國小旁邊的檜木林而引起一場大火,蔓延很廣,損失慘重。台灣森林區內有許多很大很高的老樹亦常受到雷擊,我們如想要保護森林風景區內的神木,最好亦應替它們裝置避雷針。
(4)在電力等公共設施方面
電力設施也是最易受雷擊,因雷擊時常會突然增加電力線路之負荷,終致電桿,變壓器和輸電線路等設施的損毀,故對經常發生中到大雷雨的地區。
在美國每年平均的雷擊死亡人數比龍捲風所造成的死亡人數總和還多,台灣過去也有一日之內九人遭到雷擊的紀錄,所以大家應該注意雷電的防護。雷電發生時若有人在戶外,應遠離鐵籬笆、欄杆、火車軌道和水面,不可滯留在空曠地或大樹下,最好能迅速進入汽車內或室內(汽車或飛機有金屬殼的屏蔽作用,待在車內是相當安全)。必須特別注意的是,雷擊致命約有三分之一是發生在室內,因為閃電會經由電話線、電源線、網路纜線及金屬水管而進入屋內,所以在戶內也應該遠離這些導電體,並避免打電話、洗澡或上網路。同時閃電所造成的感應電流能摧毀精密電器用品,要避免這種財產損失,除了應加裝地線之外,可採用具有防護突波功能的電源裝置或延長線,,但千萬不要在雷雨大作時去拔插頭,至於較高的建築物(如大樓、鐵塔)則還應裝設避雷針。
<本文節錄至崔媽媽基金會>